诗经周人眼中的美味鱼丽

周人的发源地在今天的陕西,属于内陆地区,后来建都镐京、洛邑,虽然在河边,但是对于以农业为主的周人来说,河流的主要作用一是军事上屏障防御作用,二是生产生活之用,生产主要就是灌溉农田。农业的特点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收益是成倍地增加,收获这么多的粮食,足以过冬,足以应对荒年。

但是渔业就不是这样了,在生产力有限的条件下,捕鱼的多少除了技术因素,更多的是靠运气。虽然捕鱼是无本的买卖,但是收益不如农业稳定,而且也没有农业的产量高,所以周人一心发展农业,对于渔业并不怎么上心。

因此在《南有嘉鱼》、《鱼丽》诗篇之前,很少看到关于鱼儿的描写,但是随着周人南迁,鱼儿出现在了餐桌上,这下周人发现了一个美味——鱼儿,因此周人不惜笔墨,以专篇来描写鱼儿为主的海鲜宴,这就是《鱼丽》。

以“鱼丽”为题,并不是夸赞鱼儿好看,而是重在说明鱼儿好吃,是最合适的下酒菜。诗中提到了六种鱼儿,是“鲿”、“鲨”、“鲂、”“鳢”、“鰋”、“鲤”。《鱼丽》这首诗其实很简单,清人方玉润评价说这首诗并没什么意义,就是夸赞宴饮上的佳肴种类多味道美。但是这首诗中这么多的鱼儿是从哪里来的呢?

答案是鱼儿从南方来。这在《南有嘉鱼》一诗中已经做了交代,“南有嘉鱼,烝然罩罩”中的“南”就指南方的汉江流域。可是汉江流域并不是完全归属于周朝,其中部分地区还生活着当地的土著居民,周人的南迁侵占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于是双方的矛盾对立起来,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战争,这一系列战争的目的就是为了争夺南方的物产,其中就包括鱼。

一次次的战争,周人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要说战争的物资消耗,不要说战死的将士,就连周昭王也死于汉水,但是终于周人获得的想要的东西,美味的鱼儿端上了周人的餐桌,成为贵族款待宾客的美味佳肴,这就是战争的成果之一。而在此之前,款待嘉宾的主要菜品就是鲜嫩的羊羔,这在《伐木》一诗中就讲得很清楚,主人正是准备好了全羊宴款待朋友、亲人(“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到了战国时期,孟子仍然拿鱼儿和熊掌相提并论,并说出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的名言,孟子就是拿鱼儿和熊掌比,而不是拿羊腿和熊掌比,鱼儿在人们心中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也许鱼儿在当时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今天人们心中的大龙虾一样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xiae.com/wtfz/113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