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水瘪子严重影响回捕率,提前预防水瘪子

年,螃蟹规格小、产量低,导致江苏螃蟹养殖大面积亏损,规格小的核心原因是长期阴雨天气,草烂水质恶化导致螃蟹蜕壳翻倍率低,产量低的核心原因是水瘪子多导致的回捕率低。

最近几年,造成螃蟹产量低的关键问题是水瘪子病。今年因为苗种问题,水瘪子呈现大面积爆发之势,我们该如何防控?了解水瘪子就必须了解水瘪子的病症。所谓“水瘪子”其实就是河蟹的肝胰腺坏死病,具体表现为:河蟹肝胰脏病变、发白、糜烂,身体发暗,甲壳变薄、变脆,肢体无肉。下面根据年螃蟹水瘪子病发病规律研究进展,与大家探讨年的防控措施。

一、年成蟹养殖阶段,螃蟹肝胰腺发病规律和特点。

阶段一:第一次退壳后,摄食量明显降低,肠道食线变细,活力下降,体色变暗,肝胰腺由黄色变为淡黄色。

阶段二:蟹壳软,爬动缓慢,螯足内没肉,肝胰腺黄中带白。

阶段三:肠道内没有食物,肝胰腺变白且体积明显变小。直至死亡。

病蟹的主要症状是肝胰腺存在不同程度的白化症,花肝为主,严重的肝胰腺完全白化,并空肠。发病初期,病蟹异常活跃,夜晚水边快速爬行,与正常蟹无差异。肝胰腺完全白化的病蟹集中在蜕壳后死亡,壳硬不起来,软壳死,也有少量硬壳死。据观察,前期白化苗多的蟹塘,后期的肝胰腺萎缩糜烂的蟹就多,发病塘口普遍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50%以上。

二、螃蟹肝胰腺发病规律讨论

1、据研究发现,当螃蟹受到冻伤、农药中毒、营养缺乏、水质恶化等恶劣的环境胁迫应激时,会大量消耗体内虾青素,易造成螃蟹肝胰腺白化症,就是我们通常所看到的螃蟹白肝花肝。所以,肝胰腺白化也是螃蟹免疫力降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些肝胰腺白化的螃蟹在5-7月,受到各种微生物病原的侵袭,造成肝胰腺快速萎缩坏死,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水瘪子。

2、病蟹不吃食是该病的典型特点之一,螃蟹习性本贪食,出现不吃食或少吃,说明其肝胰腺已经严重白化。5-7月,投喂量持续上不去,说明有部分螃蟹已经患病而拒食。

3、从同塘发病率可以看出,该病不具传染性或传染性不强,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公蟹发病多于母蟹。

4、从病蟹活动能力上观察,病蟹在蟹塘中异常活跃,夜晚,特别喜欢在水边和水草上活动。所以,平时养殖中,要特别注意观察活动异常、活跃不安、经常上岸的蟹苗,观察螃蟹的采食量、食线和肝胰腺白化情况,及时寻找原因,采取措施。

5、从苗种来源调研分析,发现同一苗塘的蟹苗分养到不同区域成蟹塘,发病率有相似性,说明苗种来源很关键,所以,选苗要特别重视选具有健康饱满肝胰腺和粗壮清晰食线的蟹苗。

6、从螃蟹肝胰腺发病规律可以看出,螃蟹肝胰腺萎缩坏死是从花肝白肝开始的,所以预防水瘪子必须从花肝开始,通过改善花肝,控制病原,进行综合预防。

三、年螃蟹肝胰腺疾病的综合防控措施建议

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xiae.com/wtjt/7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