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进去自己分类,这样的智能垃圾桶还有多远

上海先行示范,北京、天津、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46个重点城市也将有望在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垃圾分类本质上是件对社会和环境利好的事情,可是,严苛的分类标准和条例却让大家叫苦不迭,由于人为处理较为复杂、意识和习惯未形成,“垃圾分类难”深深困扰着大众。

有人指出,人工智能这几年发展迅速,能不能通过AI手段和技术来解决垃圾分类难题呢?

甚至,是否有望出现一款分类准确、价格便宜、适合个人使用的智能垃圾桶?

“垃圾分类”中的真实需求是什么?

“猪骨头是干垃圾,鸡骨头却是湿垃圾;小龙虾壳是湿垃圾,螃蟹壳却是干垃圾”“上班族不配扔垃圾”“确认过眼神,都是偷偷丢垃圾的人”……随着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正式施行,以及严格的惩罚措施,网友直呼“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来了。

其实,这些调侃背后,代表了大众真实的垃圾分类“痛点”。

在上海的小语(化名)表示,最头疼的是分不清干垃圾和湿垃圾、但是查询又很麻烦。她以前有时会闭眼扔干垃圾,但是条例实施后,会有人现场监督检查,扔错要罚款。

“湿垃圾需要破袋,尤其是真空小包装的鸭脖之类,有的时候需要把骨头从每一个袋子里拿出来,还挺麻烦。”

小语表示,其实很多的麻烦存在于路上,比如赶时间,上班路上吃个包子或者鸭脖,可能一条路都找不到一个湿垃圾筒。

此外,扔垃圾也会限定时间,同样在上海的工作的林琳(化名)常常抱怨扔垃圾的时间太短了,完美错过上下班时间,大夏天就比较闹心,尤其厨余垃圾很容易发酵。她也很少使用软件具体去查询分类,“很多时候是凭感觉分的”。

在林琳看来,目前国内的现状是湿垃圾很多。我国生活垃圾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厨余垃圾,超过60%,有的地区甚至达到70%至80%,对比欧美国家,他们的厨余垃圾占到25%左右。含水率很高、容易腐烂降解的湿垃圾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很多现实困难。

随着垃圾分类成为今夏最热话题,国内互联网、科技公司纷纷推出了小程序、App等查询应用,包括百度、搜狗、科大讯飞等公司均推出了相关的智能查询功能。支付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xiae.com/wtmj/11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