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州人的一碗面,苏州人肯定会赞誉,赞咯、鲜咯,天下第一面。
但是,苏州人的一碗面,会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日常。你信吗?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说三点理由。
网络图片一、苏州人吃面除了味道外还是一种情怀。
几十年前,苏州人普遍是穷来兮的。早饭,一般是泡粥,有二根油条蘸点酱油作为搭粥菜,算是不错了。吃阳春面算是奢侈的,有时一家人家拿只锅子去面店里下几碗阳春面,回家再分来吃,吃到最后,面汤赛过也能鲜掉眉毛一样。
吃浇头面是难得的,吃下去的滋味自然记忆深刻,有余声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当年的苏州人的一碗面,其味道也的确溶入了苏州城的精致、江南的河鲜,创造了味蕾至顶的辉煌。
因此,苏州人的一面碗在苏州市井文化中的有着很大的比重,其烟火气是七彩的。
现在的老苏州,早上吃碗面,虽说是太过平常的事了。但是,其潜意识中赛过到过去苏州人难道能有机会能进入的苏州饭店、南林饭店里面去喝早茶一样,品茶之外还有着一份人生的滋味……
面的味道有着一份情怀加持着。
所以,苏州人的一碗面,常常被外地人抨击,味道没苏州人说的那样夸张,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是的,苏州人的一碗面不能说比外地的面好吃。但是,在苏州在苏州人心中就是世上最好的面点。
二、目前苏式面馆良莠不齐。
苏州传统的面点,面、面汤、面浇头三者之间有着完美的默契度,仅就这点而言苏州汤面的美味排名肯定在国内各面点之上。
网络图片苏州各家著名面馆历史上都有自己的亮点:陆长兴爆鱼面,朱鸿兴焖肉面,美味斋爆鱼面,五芳斋宇香排骨面,松鹤楼卤肉面,黄天源炒肉面……这些面点一碗碗就像一面面旗帜猎猎地飘扬在苏州人的心里。
近年来,就苏州面馆的装修豪华程度来说,拿个例来讲不能说全国之最,拿数量来比至少进入全国前三甲。
苏州的面馆有腔调了,浓缩了苏式市井和人文生活的精髓。但是,事实上现在的苏式面馆良莠不齐的情况相当严重。
有些小面馆出现质量下滑还情有可原,一些苏州传统品牌店的加盟店的面味道一塌糊涂,就让人匪夷所思了,现在投资面店都是大手笔,一旦亏损,有可能老板三年不醒。
网络图片是老板不专心经营,非也。是本地面点师傅越来越少了,中年人还有几个,三十岁以下的一个都找不出来了。都是外地人。
说到外地师傅一点都不存在歧视,一些外地师傅做不好苏州人的一碗面,大多原因在于他们的饮食习惯和口味跟本地人有区别,对苏州人的一碗面认知上有误区。
倘若,按照古法学三年帮三年,外地师傅青出于蓝胜于蓝,完全可能。现在是看看就能自己当师傅的年代,他们做的面走样了,好像是必然的。
至于,那些苏式面点中涌现出的高端成员,如澳洲龙虾面、鲍鱼面、蟹黄面、蟹粉面……其味道丝毫不差甚至超过传统的中式面点。但是,好像将它们算作苏式面点的亲戚都有点勉强了,只是一个新品面点罢了。
网络图片三、饮食的多元化。
饮食多元化,尤其在苏州这样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中。
西餐、日本料理、韩国料理已渐渐走向普及。
年轻人跟中、老年人的饮食嗜好和习惯,几乎有了分水岭。在今天的苏州面店里的吃客,绝大多数都是中老年顾客。
当80后、90后成为餐饮消费主力的时候,他们的消费需求会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多元化。
到时苏州的面店肯定不会像今天这样走错弄堂都是。估计其境地可能就像当今的苏帮菜一样,失去了霸主的地位,但是仍旧有着王者风范。
网络图片大家同意我的三点看法吗?不妨共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