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围属于虾中贵族,其诱人的价格深受我们养殖人的青睐。基围虾的生活习性与南美白对虾大有不同,属于典型的底栖动物,昼伏夜出,白天的时候几乎是看不到的,通常白天基围虾都潜伏在塘底的沙子里,到晚上的时候才出来觅食,猎食有超强的攻击性,会相互残杀!
基围虾苗种的投放当以池塘实际底面积来定,过度投放会影响其正常生长。
1.池塘条件与清理;
最佳选择面积3~5亩,水深1.5~2.5米,淡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沙质底的淡水池塘或海水塘为宜。
2、施肥培饵。虾苗放养前1周,用60~80目筛绢网过滤,进水30厘米,每亩酵素肽肥2-3kg以培养基础饵料。
3、虾苗放养。一般5月下旬水温稳定在18~20℃时可放养虾苗。部分地区有3-4月份放苗的,一般亩放0.7~1.0厘米虾苗3~4万尾,0.7厘米以下苗需暂养。
4、饵料投喂。虾苗下塘1月内基本不必投喂配合饵料,主要依靠塘中浮游生物为食。1个月后投喂配合饵料,辅以鲜鱼、贝肉等,投饵率一般为虾体重的3%~5%。7~9月可适当增加投饵量,以不剩残饵为原则,投饵次数为每天2~3次,白天投量占1/3,傍晚2/3。
调水防病;
1、shi虾苗放养10天后,开始逐渐加水,每周加水10~15厘米。高温季节每2~3天换水20~30厘米。2.由于基围虾的底栖习性,为保持基围虾的良好生活环境,投苗一个月需进行全池消毒,使用复合碘,或黄黑消全池泼洒,处理有害病菌。
2、特别在大脱壳前期,使用底康宁进行改底,改善水质和底质,杀菌促进脱壳生长,同时分解粪便,残饵等有机物质保持底部清爽,为基围虾的脱壳,创造良好环境。
3、15~20天时,拌料饲喂三黄散,龙胆泻肝散,大蒜素连投3~5天,促使基围虾肝脏包膜迅速形成。30天时拌喂为一次,这样基围虾的肝脏包膜完全形成,即使在后期困水质,天气等恶化时,基围虾的肝脏仍然能保持足够的抗病能力。
4、在养殖过程中,造成基围虾体表出现白斑的原因主要有2种,即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以及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白斑,这2者之间的症状很相似,在养殖过程中需要注意区分,以免误诊。
(一)、病毒性白斑
①,症状
病毒性白斑病虾反应迟钝,空胃,不吃食,弹跳无力,漫游池边或水面,头胸甲易剥离,发病后期虾体皮下、甲壳及附肢出现白色斑点。甲壳软化也较常见,壳与真皮分离。有的体色变红,但体侧无黑斑,附肢不红。发病的虾活力下降,应激性下降,病害呈暴发性,白斑病病程急,死亡率高,短则2-3天,长则1周可使全池虾死亡。
图1示病毒性白斑导致甲壳出现的白斑
图2甲壳剥离后的症状
白斑病毒侵害的主要组织和器官是皮下组织、表皮角质层组织,触角腺、造血组织。鳃、血淋巴器官、肌肉纤维质细胞、食道。胃的表皮与结缔组织。同时在心脏、眼、神经及生殖腺组织中广泛分布。胃部坏死最严重,其次是中肠、表皮及皮下结缔组织。病毒寄生在对虾大部分的器官,从而导致全身性系统性的坏死;
②,流行情况
放苗20天~60天为易感染期,在高水温(25℃~32℃),低盐度(0。1%~0。3%),pH值稳定在7.5~8.5(每天变化不超过0.5)等良好条件下,病毒生长受到一定抑制,不易产生白斑综合征。环境条件恶化是诱发病毒性白斑的主要外界因素。水温20℃~26℃时最易急性暴发。天气闷热,连续阴天暴雨,池中浮游藻类大量死亡,水变清,池底质恶化均可诱发本病暴发。
(二)细菌性白斑。
基围虾细菌性白斑主因是底质恶化之后,弧菌,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造成的,细菌侵染对虾甲壳之后,首先是在对虾甲壳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如果不及时处理,白斑的面积就会逐渐扩大,圆形的白斑区域中间出现黑色的区域,即对虾甲壳坏死的组织。虾的细菌性白斑多同时伴随着其他细菌性感染,如空肠空胃,肝胰腺病变,红体等症状,在治疗的时候需要同时处理。
此外,虾脱壳困难有时候也会出现白斑,一般通过促进脱壳即可缓解。
(三)病毒性白斑鱼细菌性白斑的区别。
白斑病毒的末端有纹理,而细菌性无纹理。
白斑病毒病一般在7天内就会发生一次死亡高峰。
①、共同点:皆伴有红须或红尾或肠炎或肝脏病变等―种或多种综合症。
②、不同点:细菌性白斑:目测:将病虾头胸甲剥离后对着光线看甲壳完好。镜检放大或倍:有的病虾甲壳有点状不明显小洞,一个视野可见3个以上,此种现象为初发阶段,病虾头胸甲不易剥离,此时对虾没有造成伤害。有的病虾甲壳上有点状小洞,洞中间已有一黑点坏死组织,一个视野可见5个以上,头胸甲易剥离,此类对虾已出现摄食减少或其他不适症状。斑内的小洞数量5个是出现症状的分界点。
病毒性白斑:目测:将病虾甲壳剥离后对着光线可见白点。镜检放大或倍:有的病虾甲壳上有点状白斑,白斑有2层、3层和4层之分,形状如同不规则的大小鱼鳞重叠,中间一层小而深的多为轻者;此类病虾头胸甲易剥离,病虾已出现零星死亡。有的病虾甲壳上呈多层礼花对外喷射状,严重的已接近穿透甲壳,此类病虾已出现批量死亡。无论轻重病毒性白斑都伴有细菌性白斑症状,但是病毒性白斑病灶很少与细菌性白斑病菌灶重叠。
图3示细菌性白斑与病毒性白斑的区别
二,基围虾白斑的处理建议。
(一)病毒性白斑,至今无有效的处理手段,疾病爆发之后,只能排塘。需要从预防做起。首先,谨慎挑选虾苗。请勿购买PCR检测呈阳性的虾苗;勿从未获生产SPF资质的虾苗场购买虾苗。如虾苗场不允许对其资质进行核查,建议改换他处购买虾苗。在养殖过程中,对养殖池内新进的水进行消毒处理,进行良好的水质与底质管理,定期使用多糖速补,维生素C等免疫增强剂拌料投喂,这些都是预防疾病积极的措施。
(二)细菌性白斑的处理。
对于体表出现的细菌性白斑,建议使用瑞博复合碘克(1瓶使用5-8亩)+三黄散(1包2亩),或者使用水全能(50%的复合过硫酸氢钾复合盐,土池1包5-6亩米水体,高密度塘1包4亩米水体)进行水体消毒,连续使用1-2次。杀灭环境中的病菌,同时内服乳酸酵素液和多糖速补,增强对虾的体质。之后最好是使用氧化型的底改底康宁,底居安等(过硫酸氢钾等)进行底质改良,改变池塘底部细菌滋生的环境,减少细菌的滋生。
收捕:一般养殖80~天,虾体长达7~10厘米即可根据市场行情起捕出售。可用网捕或放水收捕,离水36小时干法活运,成活率可达9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