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生动一幕就在潮

我国知名白癜风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815.html

撂荒地变稻虾田农民增收有盼头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潮安区赤凤镇多举措盘活土地资源,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协助下,以点带面推动全镇13个撂荒地块复耕复种工作有序进行,带动村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记者吴晓晓:这里是赤凤镇的水口村,在我身后近20亩的农田,就是在今年清明节前后刚刚种下的水稻,目前稻苗长势良好。那么今天,稻田里将迎来一群新伙伴,就是我手中拿着的,有着蓝绿色钳子的澳洲淡水龙虾,通过虾苗的投放,以“稻虾共作”的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更好地保持农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近两万只淡水龙虾苗按照个头大小,被分别投放到稻田不同区域的浅水沟里。“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一动一静的搭配,成为“虾稻共作”生态种养模式的生动写照。预计到七八月份,这批投放的虾苗即可随着水稻一并收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军:水稻生长需要养分,虾在生长过程中的粪便可以作为水稻的肥料,水稻在生长的过程中吸收了水体的营养物质,净化水体,更利于虾的生长。虾对农药、化肥比较敏感,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指导农户,采用生物性农药,另一方面减少化肥追肥的使用量,在插秧之前先把水稻积肥施足了,保证虾的成活率。

水口村是一个纯农乡村,大部分村民进城务工,留守人口少且多为老年人,导致村里土地大面积撂荒。依托土地复耕政策,去年以来,水口村在赤凤镇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支持下,将撂荒的土地流转活化,以“村集体+企业+农户+帮扶单位”的合作经营模式,打造稻虾综合种养示范项目。

赤凤镇水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少彪:珠江水产研究所提供技术,村集体提供土地,和(做好)村民协调工作,公司负责经营,从养殖到管理由公司负责。销售是由珠江研究所包销,大大提高产值和效益的问题。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军:赤凤镇水口村以淡水为主,我们也进行了品种的选择,这个虾相对于其它小龙虾一个是长得快,一个是含肉率高。这几年下来,这种虾的市场价值还是比较稳定的,一斤接近60元,比单一种水稻的效益增加了不少,一亩效益可以增加三千到五千元。

在赤凤镇像水口村这样成功流转撂荒地块的还有多处。去年,白叶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做通村民思想工作,以合同方式将村里集中连片的撂荒地出租给专业科技公司统一管理,利用良好的水源条件,采用“水稻+毛豆”分类复耕复种。

赤凤镇白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何坤:水稻种植一年两季,保持土地不抛荒。希望通过跟公司的长期合作,保证粮食种植,带动村民的经济收入。

记者了解到,截至3月底,全镇赤凤镇13个撂荒地块已全部完成复垦。

赤凤镇党委书记林少杰:接下来会结合赤凤的特征,因势利导开展农旅项目、生态发展,我们会根据镇的水利设施和基础设施的特征,加大这一方面的建设,保好全镇粮食生产,再通过(合作)项目的推进,比如稻花虾的养殖,提高农民收入,让全镇乡村振兴更上一个台阶,在上级的指导支持下,全镇各项事业能够得到充足的发展。

来源:潮州市广播电视台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xiae.com/wtfz/10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