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的治疗医院 http://www.ytysbz.com/
砖家被打脸年年有。
但在新生儿出生率问题上,几乎所有的人口学砖家,都被现实无情的啪啪左右抡扁。
除了曾预言:放开二胎也挽救不了颓势,不要再次误判人口走势的马光远。
1全面放开二胎第三年:
新生儿出生数跌破万
误判!
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第三年,人口危机颓势并未完全得到扭转,相反,在最为关键的新生儿出生率上,却再度拉响警报。
12月25日,人口计生专家何亚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虽然今年全国性的新生儿出生数据尚未公布,但是根据部分地方公布的数据来看,较去年相比,人口减少多万到多万,将无可避免。
换句话说,今年新生儿出生数,将有可能跌破万!
而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就曾雄心勃勃预测:年将是新生儿出高峰,至少超过0万。
如今,年已行将远去,不仅没有迎来所谓的出生高峰。
相反,首次跌破万的冰冷数据,不仅啪啪打脸计生专家,就连主导政策制定的卫计委,面对如此现实,恐怕都始料未及。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当初就在所有舆论为生育政策全面转向,而欢呼时。
唯有人口生育学界的马光远,独自疾呼:这是误判,严重误判,人口形势比各位想象中更严峻。
奈何: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就在对全面放开二胎,就能挽救人口危机的盲目乐观中,马光远理智而又弱小的声音,被迅速的淹没在人声鼎沸中。
不仅是今年新生儿出生率,或将创下近年来低点。
近年来,中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也已连续低于1.5,而在刚刚全面放开二胎生育的那一年,生育率更是降至1.05。
这一数据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5,更低于发达国家的1.67,甚至连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1.46都不如,更不用提2.1的正常水平了。
要知道,如果一个国家想要保证人口的正常繁衍生息,人口总和生育率必须达到到2.1,才能够勉强支撑。
而如今人口总和生育率,仅仅只有可怜的1.05,
面对这一现实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
当下,中国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人口悬崖,是不愿意生孩子的问题,是生育率过低的问题。
2为何会严重误判?
曾几何时。
计划生育一纸禁令,掐住了国人的自主生育权利。
但是国人在“养儿养老”强大的生育欲望驱动下,许多家庭为了多生,仍不惜铤而走险,违反国策,和政府玩猫捉老鼠的躲迷藏游戏。
换句话说,理论上,似乎只要国家放开管制,人们的生育欲望,就如同开闸的阀门,势不可挡。
这也是当初,不管学界,还是主导生育政策的计生部门,对全面放二胎,盲目乐观,甚至还担忧:一旦放开,人口大规模超生,又该如何应对?
然而任何政策制定,从来不是在自我YY中,头脑发热的臆想。
而是要落到实地的。
计划生育时代,国人愿意生,是因为:不管是生育成本,还是生活成本,都足够一个家庭能够,生养起两个甚至更多孩子。
然而近些年,中国凭借巨大的人口红利,在实现经济快速飞跃的同时,生活成本飙升的速度,也远远超过工资的涨幅。
就在全面生育放开当年,国家卫生计生委针对国人的生育意愿,做过一项调查。
结果显示:因为经济负担太重、太费精力和无人看护,绝大多数受访者不愿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个家庭育儿成本,就已经接近家庭平均收入的一半,何况还有楼市却犹如巨大的财富吸虹机,绑架了多数家庭的70%的财富。
在如此庞大的生育压力下,即使国家放开生育政策管控,即使国人真的想生,然而养得起吗?
面对生育人口形势急剧恶化,政策层面也在不断的做尝试:
辽宁出台文件,将在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四大方面,加强对生育二孩家庭政策奖励;
而天津提出增加二孩职工家庭30天生育津贴;
湖北宜昌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
湖北仙桃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生育二孩可获1元补助;
………
最后就连官媒人民日报,都开始公开呼吁:为国生娃。
然而即使这样,依阻挡不了:新生儿出生人数,再度创造历史新低。
一句话总结:没有诚意的改变,不如不变。
如果不从减轻育儿成本的角度出发,即使全国性的推广二胎生育奖励,也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3低生育率持续走低,
人口红利拐点已至!
在过去的四十年中,中国经济迅速崛起,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凭借的就是:人口红利!
所谓的的人口红利,是指在一个国家内,大量的劳动力人口在创造创富,而需要被抚养的老人比较少。
庞大的人口基数,意味着可以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廉价的用工成本。
在强大人口优势的支撑下,中国才能迅速崛起,成为闻名世界的世界工厂。
在这种显著的人口优势下,整个国家经济呈现“三高”局面: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
中国拥有14亿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果这一优势持续,那么中国经济或将继续享受人口红利。
然而,实施三十年的计划生育国策,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同时,也让新生儿出生数急剧下降。
与此同时,曾经为社会创造财富的那一代人,已经开始逐步步入老年阶段,随时有可能加入退休养老的大军中去。
尤其是从到年,8年时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27.5‰,年均出生达万人,累积净增高达1.57亿。
这代人已普遍处于48-58岁,如果大规模退出劳动力市场,后果可想而知。
按照国际惯例,如果全社会65岁以上的人口,超总人口的7%,那么,很遗憾,这个国家,就事实上进入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老龄化社会。
中国这个比例不仅超过7%,更是高达10%。
也就意味着,全中国每10个人口中,就至少有一位需要赡养的老人。
而事实上,诸多迹象显示,中国已经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自从年开始,中国劳动力年龄人口首次出现绝对数量的减少;
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开始走下坡路,GDP增速脱离双位数区间,恰好也就是从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的年开始的。
在经济学上,这被称为“刘易斯拐点”。想当初,日本从世界第二跌落神坛,从此陷入“失落的二十年”中无法自拔,最大的问题不是所谓的广场协议,更不是主权不独立,而是在年进入这个拐点,从此开始了长达25年的衰退与疲软。
如果按照目前的趋势,到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将累计减少万。
而对应的新生儿,比照此前的预期,将减少至少万。
一增一减之下,意味着:一旦此前的劳动力人口,因为年龄使然,开始大规模退休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将有可能陷入青黄不接的尴尬中。
如今人口红利已逐步退去的中国,如何改变持续走低的低生育率,显然已经迫在眉睫。
4结语
无论是放开单独二胎,还是全国推行二胎,再到人民日报喊话:为国生娃。
都无法刺激人们降至冰点的生育欲望。
如今,要解决人口危机,早已不是放开计划生育那么简单了。
放开生育只是打开了一道门,要想彻底的让人想生、敢生、生而养得起。
就只能从减轻生孩子的后顾之忧下手。
比如建立完善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等全面二孩配套政策。
或者在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各方面,给予较大力度的支持。
仅仅摆出我要奖励生育的姿态,空喊所谓的口号,并不能驱动年轻人的生育欲望。
何况人口问题关系全国大局,仅仅靠卫计部门单打独斗,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要知道雪山如果崩了没有任何一朵雪花能幸免。
来源大猫财经等
考题链接
一、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实施二孩人口政策后,、年新出生婴儿数量基本情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映年较年相比新生儿
A.总量增加出生率上升B.总量减少出生率下降
C.总量减少出生率上升D.总量增加出生率下降
2.影响一孩新生儿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婚育年龄推迟②养育子女成本提高③家庭收入上升④年龄结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图中数据放映出
A.社会经济发展促进生育率上升B.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优化
C.人口变化受政策影响强于社会经济D.政策影响下堆积生育已释放
据年统计,中国、印度总人口分别为13.39亿和12.1亿。下图中柱状为年中国儿童(0-14岁)占总人口比重(a)、印度儿童(0-14岁)占总人口比重(b),曲线为中国总人口占世界人口比重预测曲线(c)、中国新生儿人口占世界新生儿人口比重预测曲线(d)。根据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4.a、b、c、d与甲、乙、丙、丁对应正确的是
A.a-甲、b-乙、c-丙、d-丁B.a-乙、b-甲、c-丙、d-丁
C.a-甲、b-乙、c-丁、d-丙D.a-乙、b-甲、c-丁、d-丙
5.关于上图分析正确的是
A.印度人口出生率高于我国B.我国儿童人口比重更合理
C.我国总人口将持续下降D.未来我国的人口社会负担将逐渐减轻
2年9月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稳定现行生育政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双独二胎”政策由此在全国推开。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年我国新生儿出生率大幅提升,但年,专家期待的生育高峰并未如期而至(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我国人口政策的变化,可以得出
A.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将被取消B.我国目前的生育形式不容乐观
C.老龄化危机会很快缓解D.我国人口总量将大幅上升
7.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是
A.年龄结构B.生育观念C.人口政策D.社会福利
参考答案
1.B
2.C
3.D
1.我国实施二孩人口政策后,根据图中年二孩人口数量和比重,计算出总出生人口约万人,减去多孩人口,新生儿总量约万人。年计算出生总人口约万人,减去多孩人口,新生儿总量约万人,与相比新生儿总量减少,总人口是持续增加的,所以新生儿出生率下降,B对。A、C、D错。
2.影响一孩新生儿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受晚婚、晚育观念影响,婚育年龄推迟,①对。经济水平提高,养育子女成本提高,②对。家庭收入增长不如物价增长快,收入相对减少,③错。长期计划生育,人口年龄结构中,育龄妇女数量减少,④对。C对。
3.图中数据反映出政策影响下堆积生育已释放,二孩出生数量减少,D对。社会经济发展人们观念转变,抑制生育率上升,A错。人口年龄结构越来越老龄化,B错。人口变化受政策影响不一定强于社会经济,C错。
4.B
5.A
试题分析:
4.根据材料,结合实际分析,中国与印度人口总数接近,但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印度没有计划生育,儿童比重高于中国。所以a对应乙,b对应甲。中国人口总数大,点世界人口比重较高,c对应丙。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中国新生儿童占世界比重小于总人口所占比重,d对应丁,B对。A、C、D错。
5.结合上图分析,印度人口出生率高于我国,A对。我国儿童人口比重较小,不太合理,B错。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我国总人口将持续上升,C错。未来我国的人口社会负担将逐渐加重,D错。
读图分析能力,儿童比重,总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差异及原因。
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材料分析问题。儿童人口比重,要结合国家人口政策分析,印度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儿童占比重大。中国人口总量大,但由于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新生儿人口比重,低于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
6.B
7.C
6.由材料分析可知,我国的人口政策是根据我国的人口问题和国情进行调整和改变的,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而且人口问题较为复杂,因此人口政策在短期内不会取消,A错误;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的变化,生育率处于较低水平,B正确;人口政策的变化,会缓解老龄化,但是不会很快,C错误;我国的人口总量会有所增加,但不会大幅度增加,D错误。故答案选B项。
7.由材料分析可知,在年10月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因此人口政策的改变是年新生儿出生率为10年来最高的主导因素,故答案选C项。
推荐阅读
蒙古国万人口为何记忆力领先世界?
中国人口面临大雪崩?!别危言耸听了,我国人口问题之由来比你想象的更辛酸!
中国内地最“开放”城市:包容性全球第4,外来人口达万人
更多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