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小龙虾究竟是不是龙虾?
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它是螯虾(crayfish),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螯虾在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再往下细分,很乱,很复杂。小龙虾中文学名为克氏原螯虾,它是螯虾(crayfish)家族中的一个中小型种类,而不是龙虾(lobster)。
问题2:小龙虾真的很喜欢臭水沟吗?
小龙虾是夜行性动物,白天一般不出来活动。小龙虾为夜行性甲壳动物,白天躲藏在深水区光线较暗的角落、草丛或洞穴中,夜晚出来摄食和活动。如果白天能看到大量的虾,是不正常的。因此,我们的操作(投喂、观察)都应该在晚上进行。我们白天在臭水沟能够看到它,那是因为它并不喜欢这种环境,所以才会出来“透气”。
问题3:小龙虾的人工繁殖有什么难点?
小龙虾是甲壳动物,甲壳动物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生长发育不同步,因此小龙虾性腺发育不同步,产卵时间很不一致,导致同步产卵有难度;小龙虾与昆虫的亲缘关系比与鱼类更近,因此用于鱼类的催产剂在小龙虾身上无效;小龙虾怀卵量少,并且受精卵孵化时间长,再加之卵巢分期难以从外部识别,因此要想批量获得小龙虾人工虾苗也有一定难度;小龙虾对水环境要求较高,特别是在繁育阶段,这些都是小龙虾人工繁育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
问题4:小龙虾打洞为什么有的深达1米,有的只有20厘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小龙虾在繁殖和越冬期喜欢掘洞,且掘洞能力较强,24小时可掘20厘米深,最深的洞长达1米多。因此养殖水体的堤埂面要宽(3米),以防打穿。
掘穴地点:大多在堤埂边与水位线平,近来也发现有较多的虾在稻田平面(水体底部)掘洞。
洞穴深浅与走向:洞穴深浅、走向与水位的波动、土质及小龙虾的生活周期有关,水位稳定的水体,掘洞较浅;水位波动较大的水体,掘洞较深。走向是随机的,掘洞多数是斜向下的,而螃蟹是横着打洞的。
问题5:小龙虾为什么容易逃?
小龙虾爬行能力和逆水上朔的能力较强,24小时可爬行2千米,阴雨天或水体缺氧、缺食、污染,就会爬出水面,因此要注意防逃。岸上要有防逃网,水下(进排水口)也要注意防逃。
问题6:小龙虾是杂食性,他到底喜欢吃什么?
小龙虾杂食性,不同生长阶段,主要的食物种类不一样,但都喜食动物性饵料,大规格幼虾和成虾也喜食肥嫩多汁的植物。因此养殖小龙虾要种好水草,食物要多样化,我们提倡用人工配合饲料+农副产品饲料。
问题7:小龙虾最怕什么?据说猫也吃小龙虾?
小龙虾争斗能力较弱,水中的黑鱼、黄颡、黄鳝、龟鳖、鲤鱼、草鱼、鲫鱼等,鹭鸟、野鸭等多数水鸟,陆地上猫、狗及蛇、鼠、鸡等都是它的敌害,现在发现喜鹊也是小龙虾的敌害,因此要注意防敌害。所有的鱼苗、小规格鱼种都可以和小龙虾混养,但是凶猛鱼类和多数常规鱼类如草鱼、鲫鱼等到一定规格,就有可能会吃小龙虾了。防范比较麻烦的是鸟类,金属丝、玻璃镜、光盘等通过反光的方式还是很有效的,因为鸟怕光。
问题8:小龙虾塘为什么坡度不能太陡?
淡水小龙虾一生要脱十几次壳,只有脱壳小龙虾才能长大,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让虾多脱壳、快脱壳。a)脱壳前好几天不摄食,静伏不动;b)脱壳时要躺在浅水处。因此养殖水体应有深有浅,池埂坡度应该平缓。脱壳时如果池塘坡度太陡了,小龙虾躺下脱壳时会从浅水区滚到深水区,可能就脱不了壳而死亡。
问题9:春季为什么不适合放苗?
小龙虾一年繁殖一次,秋冬季繁殖,受精卵孵化时间长达30天。因此放亲虾的时间不能在10月以后,更不能在春季,应该是6-8月放亲虾,9-10月放虾苗,春季不是大规模放苗的最好时间,春季只是补苗的时间。因为小龙虾最好的生长季节是春季和秋季,春季放苗就会有捕捞虾苗、运输虾苗、投放虾苗、虾苗入塘适应的过程,这些过程会用掉春季宝贵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小龙虾不能生长,所以春季放苗对于春季利用的时间就短。
进入夏季因为水温高,小龙虾也不能生长并且会进入性腺发育期,会去产卵繁育,这样对这批春季放的虾苗,秋季也就利用不上,因此规格、产量都不会理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春季放的虾苗很容易在5月份遇上“五月魔咒(病毒病)”的危害,会造成全军覆没,风险极大。
问题10:小龙虾是否能耐低溶氧?
答案是不能。龙虾生长速度快,但快速生长对环境的要求很高,如PH7-8.5,溶氧5mg/L以上,最佳温度在17~31度,食物要丰富,隐蔽物要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