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简介
作者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语言与身份、语言与性别等
国关国政外交学人第四
海外国关国政外交学人
学术交流资源共享
内容提要
不论从社会还是个人的角度来看,多语言现象向来都是中亚地区一个突出的特点。本文采用语言肖像和民族志相结合的方法,从微观层面,自上而下地分析乌兹别克斯坦青少年在多语言、多民族环境下的语言选择和身份认同。研究表明,乌兹别克斯坦青少年将多语言能力看作全球化时代的流动力资本,渴望通过语言学习增强自己今后的社会参与程度;但以母语乌兹别克语为支撑的国家身份在他们的多重身份中始终被至于首位。
1引言
在世界各地人数众多的地方,多语言现象一直是一个突出的特点,这在中亚地区尤为明显。早期游牧生活、战争、贸易,以及政治或经济变化引起的迁徙、甚至驱逐带来的高度流动性使此地区语系繁多,语言之间接触频繁,互相影响,产生各语言地位不等的情况。上个世纪,中亚的语言格局经历了不断的政治化进程和迅速的重组。自前苏联解体之后,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变化使得传统的语言模式受到挑战。乌兹别克斯坦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着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重新定义和塑造民族形象。
在乌兹别克斯坦,语言向来是一个敏感的政治话题。前苏联时期,俄语虽然从没有被确立为官方语言,但却受到大力推崇以确保统一的苏维埃文化和身份认同;而说俄语也有实际的好处,比如可以同其他苏维埃联盟国家的人们交流(Schlyter,)。对于期望受到更好的教育、国际化的工作机会或是政府职位的人来说,作为“事业语言”(careerlanguage)的俄语是一项很重要的技能。但俄语受到政府官员、国际商务人员和知识分子的青睐这一现象并没有使乌兹别克语渐渐淡出语言市场,而是一直保持着通用语言的地位,同时也是乌兹别克斯坦本土各语言中书写历史和文学历史最重要的语言。年乌兹别克斯坦通过第一部国家语言法《语言法》,将乌兹别克语确立为官方语言,俄语为“族际交流语”(languageofinter-ethnic北京白癜风多少钱北京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