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家重磅宣布请为国早结婚

作者

杨瑞

来源

财经三分钟(qgq)

鼓励晚婚晚育俱往矣;

为国生娃结婚要趁早!

刚刚,那个让无数国人爱恨交加的婚育政策,传来大消息。

1

人大代表:结婚要趁早;

晚婚晚育不可取!

人口红利迎来历史性拐点!

新生儿出生数再创新低!

中国事实上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危机,官方智囊期待甚高的二胎放开,并没有达到预期般的效果。

一计不成,又生一计。

继呼吁全面放开计划生育国策后,推动现行婚姻政策改革的呼声再起。

想早结婚,却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怎么合法造人生娃?

降低法定最低婚龄!

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贝达药业董事长丁列明语出惊人:

将法定最低婚龄修订为“男20岁女18岁”;

而此前《婚姻法》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为:“男22岁,女20岁“。

如果丁列明代表的提案通过,那些想早结婚,但却未达到法定最低结婚年龄的年轻人,从此不用担心自己的婚姻状态,见不得光,不受国家和法律保护。

然而这还不够,提案还建议删除《婚姻法》中有关“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的条款;

从严厉打击早婚,到如今明确鼓励更多有结婚意愿的年轻人,加入到组建家庭、生儿育女的行列中去。

从“鼓励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到如今的:早婚早育,为国生娃”。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生育政策在发生天翻地覆的转变,就连配套的婚姻政策都开始出现颠覆性的突破。

消息一传出,全国舆论一片惊呼:

原以为结不结婚,何时结婚,只是个人自己的私事,没成想,居然升级到了为国的高度。

2

从为国生娃

到为国早婚

从计划生育国策令行禁止,到如今的为国早婚、生娃。

政策发生度转向的背后折射的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人口危机警报吹响。

丁列明在提交议案的同时,就明确表示,为国早婚的实施,或许能改变“群众生育意愿较低”的现状。

毕竟国人的生育意愿,确实低的让你无法想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年中国出生人口万人,较上年减少约万,为连续第二年下降。

出生人口万人,比年减少了63万人;

而当初国家卫计委在全面两孩政策实施之初,曾经乐观的预计,年将会是出生高峰。

但现实却是啪啪的打脸,不仅没有迎来所谓的高峰,相反却陷入罕见的历史低谷。

或许会有人说,不就是连续两年新生儿出生数下降,中国如此大的人口基数,人口出生偶尔出现小幅波动,有必要大惊小怪吗?

看看中国大城市的人口拥挤程度,看看大街小巷穿越着的年轻人,敢说人口危机?

如果这样想,那我只能说图样图森破。

从年以来,中国人口总和生育率,首次低于1.5后,连续八年内,中国的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甚至就在二胎放开的当年,降到了1.05的历史冰点。

这不仅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45,更低于发达国家的1.67,甚至连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的1.46都不如,更不用提2.1的正常水平了。

要知道,只有人口总和生育率达到2.1,才能够保证国家人口的正常繁衍生息,如今却只有可怜的1.05。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新生儿数据锐减的同时,中国也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按照国际惯例,如果全社会65岁以上的人口,超总人口的7%,那么,很遗憾,这个国家,就事实上进入了让人闻风丧胆的老龄化社会。

而中国这个比例不仅超过7%,更是高达10%。

也就意味着,全中国每10个人口中,就至少有一位需要赡养的老人。

当然,更可怕的是,一大批官方智囊和民间学者,依然对未来的人口形势保持极度乐观。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更是乐观的预计,如果总和生育率,一直维持在1.6的水准,那么中国的生育率,就能逐步回升到相对安全的水平。

那么,我想问的是,社科院判断中国总和生育率,能逐步回升的底气何在?

难道底气来自于各地方“诚意十足”的人口激励政策?

且不说;东北的辽宁表示,将在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四大方面,加强对生育二孩家庭政策奖励。

也不说;天津提出增加二孩职工家庭30天生育津贴,湖北宜昌落实住院分娩基本生育免费服务;

更不用说,湖北仙桃全面实施基本生育免费服务,生育二孩可获1元补助;

……

面对高房价、高物价、工资上涨如龟速般的现实,如此“大力度”的激励,不网民的表示:

我是缺那生育津贴、1补助的人吗?

我缺的是买房子的那一百万、生养孩子的一百万…….

不是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养不起。

3

放开最低婚龄限制;

就能提升生育意愿?

还曾记得几乎绝大多数人口专家,都对中国的未来的人口形势极度乐观时。

唯有向来凭良心说话的马光远,一人独自疾呼:“放开二胎也挽救不了颓势,不要再次误判人口走势!

单独二胎,全面二胎,都未曾扭转新生儿出生率持续降低的势头。

那么所谓的放开最低婚龄限制,就能够力挽狂澜,转危为机吗?

我的判断是:无异于痴人说梦。

降低最低婚龄限制,确实能让一部分未达到法定结婚年龄,但有生育意愿的年轻人,通过合法保护的方式,提前组建家庭,进入为国生娃的轨道。

而且对于女生而言,越早结婚,生育能力更旺盛,生育风险较之于高龄产妇而言,也大为降低。

如果仅仅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降低最低婚龄限制,似乎对挽救生育危机真有帮助?

然而,女人不是生育机器,生孩子也不仅仅是仅仅依靠年轻男女的荷尔蒙激素,就能一劳永逸。

生下来,怎么养?

男生20岁,女生18岁,仅仅是刚成年的阶段。

要不刚迈入社会,在底层拿着微薄的工资,要不还在大学里忧心学业。

自己都养不起,那就只能啃老。

而对于我们这一辈的父母而言,将我们拉扯大就不容易了,还没踹口气,就要操心下一代。

只能说,提出这个提案的人大代表,要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要不就是不是傻,就是坏!

不正视年轻人生育意愿低的现实,无论怎样的生育激励、或者婚姻政策变动,都无法彻底解决潜的人口危机。

放开生育,降低最低婚龄限制,只是打开了一道门,要想彻底的让人想生、敢生、生而养得起。

想彻底的让人想生、敢生、生而养得起。

就只能从减轻生孩子的后顾之忧下手。

4

结语

要解决人口危机,仅仅摆出高姿态,空喊所谓的口号,并不能驱动年轻人的生育欲望。

更不是降低婚龄限制那么简单了。

唯有诚意十足的减负、减压,才能让生育意愿低迷的年轻人,回心转意:想生!敢生!

比如加大财政对教育的补贴力度。

中国公立学校多粥少,私立学校学费天价,教育之痛,几乎是中国绝大多数工薪家庭的心头之忧。

而在全世界范围内,通过财政巨额补贴的方式,鼓励国民多生、多养,早已经是默认的潜规则。

美国、欧洲主要国家,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一般占GDP的5%左右。

相当于一个孩子上公立学校,一个家庭就获得了政府5%的教育补贴。

就拿早已进入无欲社会的日本而言,虽然人人口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在某个小镇,就曾经尝试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一举将当地的人口总和生育率,从冰点的1.4提搞到1.8。

除了教育,中国人不敢生、养不起最大的压力来自于:高房价。

如今,最高层在坚持“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已经将楼市的涨跌幅锁的死死。

但由于经济对楼市的依赖程度,仍然居高不下,想期待房价大跌,缓解年轻人的购房压力,几乎是天方夜谭。

买不起房,并不是房价太贵,而是工资增速远远低于房价涨速。

所以要彻底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激活实体经济,带动企业盈利复苏,进而间接反馈到我们工薪族身上。

这不,就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克强总理已经明确表态:将减税2万亿。

力度之大,决心之坚定,不可谓不是好兆头。

人口危机虽然不可小觑,但我更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







































白癜风发病机理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xiae.com/wtzz/2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