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地沟油”为原料生产的生物柴油,第一次走进上海市普通加油站。价格是普通柴油的95折,每升便宜3毛钱,吸引不少司机前来尝鲜。
数据显示,这些车辆使用了B5类型的地沟油制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后,发动机运行正常,氮氧化合物排放与石化柴油相当,重金属以及细颗粒物等污染气体排放都有着显著地降低。
在《央视财经评论》的演播室里,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我上一次做地沟油节目的时候,是有一个企业大规模的把地沟油弄到餐桌上去,怎么样发现的呢?这个企业在做测试的时候要测油的酸度,测酸度只有食用油才可以,地沟油在做生物柴油的过程中,为什么愿意把它弄成一个食用油,因为价格差距比较大,有利益在里边。
年我们出台了《生物柴油产业政策》,那个时候我们要鼓励生物柴油的发展,但是恰好在那一年,我们发现全国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从过去的多家一下子巨降,大家都活不下去。所以一方面,对各方面都好,环保、食品安全,还便宜,但是在整个链条发展的过程中,到了今天为止上海才刚开始出现了这么一个情况,所以我们觉得可能在整个梳理的过程中,不仅仅要看价格。年的数据,比如云南一个省,它每年的地沟油转化成生物柴油的比重不到10%,转化率是比较低的,所以说从总量来讲的话,如果我们每升就节约3毛钱的话,对一个企业来讲,如果他长期用的话,那量是相当大的。
马光远:要在公共政策层面加大相关税费的减免力度
央视财经评论员马光远表示,作为一个使用者来讲,第一个我担心这个油品究竟怎么样,对车本身有没有影响,有没有有品质的一个保证,因为生物柴油从企业规模来讲的话,很多企业规模是比较小的。
第一,这些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他吃不饱,他收购不上来原料,以前比如说你做生物柴油的话,一吨0多块钱,你做成食用油可能是多块钱,中间的利润非常大。
第二,第二个,我们把它做出来以后,发现到了终端以后又卖不出去,这两点决定了,这边吃不饱,那边还拿不出来,到了中间如果说各个环节再出问题的话,它的各方面税费又比较高,生产生物柴油的很多企业小企业,它在增值税的问题上要解决的话,最后发现税费非常高,所以一系列的环节导致,看起来是一个特别好、特别美的东西,到了各个环节,发现寸步难行。
关键是产业政策落地的问题,因为我们现在整个生物柴油占使用柴油的比重很少,我们制定了这么一个产业政策以后,怎么让它落地,第一要让大家认识到各个层面有好处。第二要激励,比如对生产生物柴油的企业,怎么样在税费层面进行激励,对使用者,怎么进行激励。第三,我觉得在某个阶段,是不是可以通过一些强制的标准,比如销售的柴油里边生物柴油必须要占到多大的比例。
因为柴油车的使用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包括我们空气污染里大量的污染来自这个,如果说生物柴油本身能够降低污染的话,在现有的使用阶段去鼓励是对的。
ID:cctv2pingl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