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马光远,经济学博士,经济评论员。现任民建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评论员。《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中外管理》、《新京报》、《南方都市报》等报刊杂志专栏作者。年荣获南方人物周刊年度“中国骄子青年领袖”称号。
马光远博士在演讲现场
张文老师与马光远博士现场合影
(接上文)根据以上数字几乎可以证明中国经济已经彻底完全地被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已经彻底轮为房地产经济。我们也可以肯定地讲,没有房地产就真的没有新中国,房地产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在年、年表现得淋漓尽致。年制造业很差中小微企业很困难为什么还能够增长7.7,是因为我们有房地产。为什么地方政府没有哭天喊地,是因为我们有房地产。年房地产掉了下来,房地产所有的投资融资指标都创下了房地产市场化以来的最差表现,所以大家感觉很寒冷。比如用发电量、用电量8月份呈负数,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为什么?我们认为这表明中国经济的温度不高,通过中国经济用电量还是能看出来的。但是国家统计局说这个跟中国经济没关系,8月份的用电量出现负数是因为年8月份的温度比年要低一点。低多少?我们看了一下,全国平均温度低0.2度,然后这就把用电量给打到负数了。所以说国家统计局啊,大家以后还是要善待一下,他们非常不容易:一方面拼命造假数字,一方面造出了假数字大家不信,还得解释,任务非常繁重。
我们说年8月份用电量为负数的原因是什么?就是经济很差,制造业不行了。制造业相关的一些产业又跟房地产有很大的关系,房地产往下走,上下游产业都往下走,所以用电量也下来了。也就是说,这个温度反映的是中国经济的温度而不是实际的温度。
所以我们找问题的切入点是什么?切入点就是房地产。我要告诉大家,年其实也很差,年其实也很差,但为什么大家感觉不错,就是因为房地产把你的慧眼遮住了。房地产表现好,把所有中国经济的危险、风险、不足和缺陷全给掩盖住了。但是年没东西掩盖了,房地产也很差,所以所有的指标都下来了。
那这些指标下来以后有没有可能再回去呢?李克强总理在8月份说过,这些指标的下滑是暂时的。但我对李克强总理的这个说法完全不同意。我认为有些指标永远回不去了。比如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过去的增长在30%左右,现在十五点多的增速也比较高,因为大规模投资的阶段基本已经过去。因为十五点多的增长比对应的GDP的增长要高两倍,也就是说,我们用两倍的固定资产投资才拉动了七点几的增长。因此,固定资产投资的效率非常低。未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到位的话,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会到多少?一定会在10%以下。所以今天这些指标跟历史比是很差,但就这些指标本身而言,其实还处在比较高的位置,还有下滑的可能。包括我们的房地产投资,现在十二点多的投资增速仍然有点太高,我们算了一下,按照10%的增速,再过五年,中国到处是房子,房子没人要。
所以你要转化思维来看待固定资产,固定投资也好、进出口的数字也好、房地产投资也好,所有指标的趋势都是继续往下走,回归到它们的常态。我们现在看到的数字绝对不是最差的数字。有人告诉你数字会反弹,有人告诉你数字会复苏,那是在骗你,因为他没有讲趋势,趋势就是往下走的。
为什么很多人得了抑郁症?因为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当别人告诉你明天会更好的时候,你第二天醒来却发现上当了,你就会很抑郁。但我告诉你明天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往下掉,你有了心理准备后就不会得神经病了。所以最关键的不是我们的经济现实怎么样了,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种现实,这是非常重要的。
房地产现在下来了,如果有人告诉你,明天会更好,那么我们先要问房地产的明天会不会好?这个很关键。如果房地产的明天不会好,那么你们就不要再做这个梦了。如果明天房地产又出现微型反弹,年的经济算我说错了,算我吓了大家一跳,那日子还不错。但事实上恐怕不是这样。所以我们一定要调整心态、转变思维,换一种眼光来看这些指标,这对于我们以后适应下一个阶段、下一个周期的中国经济非常重要。
所有指标往下走唯一能证明的是什么?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年以来我们政府采取的4万亿的刺激政策完全失败,而且是完全错误的。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企业家经受过4万亿的折腾。我们去很多地方,很多企业家谈到4万亿的时候都有一种后怕。我觉得这种后怕是对的。我们所有的指标都回到年金融危机最差的时候了,这说明4万亿这个政策是无效的,而且对中国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其实4万亿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才刚刚开始,我们还要为4万亿买多少年的单,我们不知道,最起码的是我们应该清算4万亿的错误,不要让这种错误政策再扰乱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二点,大家必须意识到中国经济正在发生巨变,这个巨变事实上在好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但一而再再而三地贻误时机,错失机遇,这才导致今天我们已经忍受不下去了,各项指标即使用刺激政策也已经回不去了。所以大家要正视这种巨变,要顺势而为。当中国经济出现变化后,增长点改变,产业的黄金期周期性转移后,你一定要跟着转变走。中国经济不一样了,中国经济的天变了,下一步做产业、做投资都会跟过去三十多年完全不同。这个思想准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
第三点,中国经济未来三到五年会非常困难,未来三到五年是中国经济最寒冷的时节。在座各位,你们作为有希望的企业家,未来三到五年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不是豪言壮语,不是宏伟蓝图,我想像马云那样屌丝逆袭的情况还会有,但绝大部分人在未来三到五年最重要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保证自己能活下来。中国经济未来三到五年会冷到你不能忍受,因为各种东西都在变,过去的所有玩儿法都不灵了。
大家可以去看看中国经济财富排行榜,富豪转换的速度非常快,这说明什么?说明经济在变。我们是一个巨变的经济体,不像香港。香港富豪,我上小学的时候就是那几个人,现在仍然是那几个,没有大的变化。这一方面当然说明香港整个经济比较成熟,另一方面也说明整个香港经济没有活力。所以在接下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大家一定做好心理准备。活下来比什么都重要。当然我们也应该乐观地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从长期看,仍然不错。中国经济一定会有下一个春天,但你们如果在春天到来之前就已经死去,春天跟你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活下来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中国经济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这个变化即年全球最火热的词“新常态”。我个人认为,新常态非常重要。新常态是迄今为止我们的管理层谈到中国经济的时候最准确、最恰当、最有指导意义的词汇。现在所有的人都在谈新常态,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对新常态是真正了解了的,尤其是对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真正了解了的。但我想告诉大家,新常态是下一个三十年中国经济最大的基本面。这三个字吃不透,未来任何机遇我们都很难抓住。我们做企业也好,我们党政也好,如果不把这三个字搞清楚,我觉得下一个周期的中国经济就很难把握。
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的时候第一次提出新常态。习近平讲话很有特点,他讲话从来不装,讲得很朴实,老百姓都能听懂。当时他讲了三句话,这三句话很重要,针对性非常强。第一句话叫“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主要针对谁?主要针对年以来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看空中国经济的观点。年中国很多指标下来后,包括国际投行在内的一些机构专家学者开始大肆唱空中国经济,认为中国经济要完蛋了,中国经济要崩溃了,属于中国的时代结束了。习近平说我们仍然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意味着中国经济不会崩溃。中国经济为什么不会崩溃?我非常赞同习近平的判断,因为大家稍微学过经济学就会知道,经济崩溃是一个非常高端的世界问题,不是谁想崩溃就能崩溃的。换句话说,你必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才有崩溃的资格,真的是这样。
大家可以看一下,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哪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最稳定?你们肯定说不上来。表现最稳定的国家是朝鲜。年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朝鲜人们饿肚子,今天依然饿肚子,表现相当稳定。朝鲜这个国家的经济会不会崩溃?绝对不会。有人说朝鲜政权崩溃了,朝鲜经济就崩溃了。错了!朝鲜政权一旦崩溃,朝鲜经济会飞起来,这是常识。朝鲜经济不会崩溃,是因为太落后了,人均GDP才那么一点点,怎么崩溃啊!
所以习近平这句话里涵盖的思想就是告诉大家,中国人老拿全球GDP第二名,自我感觉非常陶醉,觉得非常了不起。大家看一下中国历史,看一下世界历史和全球经济发展历史,中国在人类有史以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不是第二而是第一。如果愿意,把人类历史拉长到北京猿人、山顶洞人时期,那时候我们的GDP就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对吧?唐朝时我们的GDP占全球的一半,年鸦片战争以前我们的GDP仍然是全球的三分之一,所以第二有什么了不起!
很多中国人现在看大数据,GDP第二,制造业第一,进出口第一,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但是我们没有看小数据。小数据就是人均GDP,美金,年我们距全球平均人均GDP的距离还很远。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在达到全球人均GDP前,我们还要走很长的路,因此怎么可能崩溃呢?所以现在那些讲中国经济要崩溃、要完蛋的观点是缺乏常识的,我们的人均GDP全球排名左右,跟中国足球不相上下,怎么可能崩溃?
所以第一,大家要认识到,经济增长速度下来,不等于中国没有机遇,只是中国经济进入下一个阶段,仅此而已。不能说中国经济就完了。所以我说要转换思维、抓住新的机遇。我们向上的空间是很大的,所以大家要有信心。
习近平提出的第二点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一定要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个特征就叫新常态。第三句话讲的更踏实,要保持平常心。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不能保持平常心。现在很多人一看到指标下来,急得不行,各种焦虑,到处找增长点,找刺激,这就违背了习近平说的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
他讲完以上三句话后,半年时间不到,又在12月的APEC会议上,在这样的国际场合大谈特谈新常态。一个国家元首把最重要的经济战略首次披露给国际场合,这是第一次。为什么他对国内的反应不满意?因为大家仍然没有意识到中国经济已经跟过去完全不同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谈新常态意味着什么?要把新常态的这个思想贯穿到以后所有的大政方针里去。所以12月9~12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用了比过去多了一倍的四千多字谈新常态。
如果我们经常看中央文件就会发现,非常奇怪最近的中央文件里不断出现“新常态”这个词,为什么?太重要了!领导层担心我们仍然按照过去的发展模式、发展思维来投资企业,来搞经济。所以我觉得未来大家的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把新常态学到心里去,真正认识到新常态对你们意味着什么,对产业意味着什么,对你们的财富意味着什么,这是非常重要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新常态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叫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未来三十年,大家记住这六个字“新常态大逻辑”,把一个政策提高到逻辑的高度已经不容易了,提高到大逻辑的高度是前所未有,然后又列举了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九大证据:从消费、进出口、投资、劳动力转移、组织方式等。比如如果你是做进出口的,就一定要认识到形势很严峻,过去的那种好日子没了。传统投资已经饱和了,未来有增长空间的是互联互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等。
根据我们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研究,我们发现近一百年来凡是经济成为第二名的国家以后日子都不好过,跟以前相比都会出现截然不同的表现。日本也好,德国也好,苏联也好,都是一样的。那么中国会怎么样?我们觉得中国不会跟别人不一样。中国经济事实上在年超越日本后就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只是因为金融危机把所有的形态都掩盖住了。中国经济为什么跟过去完全不同?我想有这么几个根据。第一,过去三十多年中国经济为什么增长很快,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你很穷,一穷二白,啥都短缺,只是最近十年中国经济才出现了过剩,现在则是完全过剩。短缺情况下,只要你生产出来产品就不愁没人要,现在所有的行业都出现了过剩,包括房地产。房地产为什么不行了?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由短缺走向了过剩。根据我们多年对中国房地产的研究,保守估计目前中国多个城市80%以上的城市住宅已经严重过剩。
过去鄂尔多斯、温州的房价下跌,大家不觉得奇怪,为什么?这两个地方很特殊。鄂尔多斯的房子特别多。我记得年、年的时候,我经常去鄂尔多斯,去了之后最重要的事儿是做什么?数房子!数鄂尔多斯有多少房子。数了两年以后清楚了,后来官方数据一出来,吓了我一跳:鄂尔多斯平均每个家庭拥有的住宅超过了10套。这种情况下房价还能继续涨这不挺吓人吗?
我们现在的情况,第一劳动力减少,再过几年很快人口就要显著减少:生不出孩子、不敢生孩子,各种情况都会出现。到了年,中国的老龄人口会超过4亿,怎么办?我们去日本发现,日本为老龄化做了很多准备,比如现在日本尿不湿的主要需求是老年人,这是日本老龄化的标志。日本人说我们生不出孩子没关系,我们可以搞别的——日本很多产业在过去十多年已经完全落伍,但有一个产业在全球的竞争力仍然第一,什么产业?机器人。日本人说我们可以用机器人来替代。但我们有吗?我们没有。
第二,日本过去二十多年经济尽管不增长,但是老百姓的福利一点没减少,为什么?日本把大量的财富转移到海外去了,日本现在人均海外财富在全球遥遥领先。换句话说,日本现在是全球海外收益最大的国家,也就是说让全球的人口来为日本人养老。我们养老靠什么?
有一次我参加一个节目,让大家选以后靠什么养老,有好几个选项,如政府养老、养儿防老、以房养老、其他养老等。根据现场答案,政府的声誉还可以,让我意外的是养儿防老的愿望非常低。我真没想到儿子的声誉比政府还低,这简直匪夷所思。有人居然宁愿相信政府能养老也不相信儿子能养老,这出大事儿了,对吧!所以以后怎么养老?
中国靠剥削农民工来发展经济的已经划上句号了,农民工不好骗了,80后、90后都有想法,实在不行我到地铁口去贴膜一个月也能挣好多钱,为什么要到你那去赚低廉的工资呢?没有人愿意去,这意味着中国很多制造业一定会关门。现在千万不要说要转移到西部去,西部人也不好骗。所以我们讲中国很多产业面临着大洗牌。大洗牌的关键是什么?人口出了问题。我们的制造业已经足够大,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制造业大国,但是仅仅是大。未来我们要做强,这没问题,谁都知道,关键是如何做强。在找到做强的路之前,制造业要面临很大的挑战。
李克强总理讲制造业做这么大了,我们未来的下一个增长点是什么?两件事:第一,城镇化;第二,服务业。这两条路都没错,关键是服务业怎么做?中国的服务业非常落后,服务业要做大非常难。中华民族从来都不是一个想给别人服务的民族,服务业怎么可能做大?从高端的金融财务顾问到低端的保姆,我们谁也干不过。保姆干不过菲律宾,金融干不过很多国家。所以要靠服务业来把制造业的这一块补上,我认为非常难。当然方向是对的。(未完待续)
倍数增长模式,成就倍数增长业绩!
分享是一种快乐
如您感觉有价值、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