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千股跌停,新版股灾你只看到危机

◎作者

JTSong

◎来源

海寓OverseaHome已获授权

千股跌停,祸起贸易之战?

加息锁喉,个税上调,且听分解。

1千股跌停,早有风吹草动

年6月19日,一大早还在看一篇回顾年股灾的文章,叹息了一下这断崖式的金融风暴已经不知不觉过去3年了,谁知还没回过神儿,当日A股市场立刻上演了千股跌停的壮观场面,沪指勉强收在点,创业板指数直接击破80月线掉到了点,当日跌幅达5.76%。

股灾的直接原因估计各大媒体会很自然的归结于川普周末对于 的升级和出尔反尔;以及周末黄金,数字货币等金融市场周末这几天的闪崩,但是金融行业相关的人士其实在今年应该早有世道不好的体会。

6月中旬国家公布的中国经济5月三大数据:消费,投资和社会融资,这三组增量数据集体下跌。尤其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预期是亿人民币,实际增量为亿元,跟预期比几乎只有一半。融资难最直接体现在商业链条中的现象就是各大银行包括各政策性银行对于实体经济,民营企业的贷款相比去年收紧了不只是一点。

2消费不旺但房市还在旺

三大数据体现的是中国经济的内因问题:消费不旺,社会资金紧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所想达到的效果应该是去杠杆的同时,缓慢把资金注入实体经济,尤其是科技产业(包括最近热炒的CDR归来的各大独角兽),抑制房价泡沫的扩大。但是反观上半年,不少居民用银行的消费贷把钱贷出来,凑一凑继续去四五线不限购的城市炒房或者用来支付一,二线限购城市各种摇号买房的首付。

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年,我国GDP总值为82.71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二。

可是,中国居民杠杆率却从年的20%上升至年的48%。

年:中国家庭债务/GDP=20%

年:中国家庭债务/GDP=28%

年:中国家庭债务/GDP=48%

换句话说,为什么消费不旺投资不强?大多数居民贷款债务太多,还贷压力大,不敢使劲花钱。反过来说,往年房地产投资的历史业绩太好,风险又低,去消费去投资去辛苦自己做生意,还不如勒紧腰带去买房。

更可怕的是居民债务还只是小头,目前央企负债率达到了91.8%,国企74.5%,民企也有54%。政府负债更是不用多说了,你懂的。

M2印出来这么多钱,某种意义上是为了对冲各种债务,但是其实都慢慢流入了房市——这是为什么一边印钱一边缺钱的实质原因,也是房市还在涨涨涨的重要原因。

3川普 金融战两路并进

外部经济环境来看,在美国温水煮青蛙式的加息和缩表过程中,也已经由量变到质变,慢慢卡到中国经济的咽喉处。6月份加息虽然是符合预期,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是美国第七次加息,加上不动声色的慢慢缩表,美元指数已经达到95的点位。历史经验告诉当我们美元指数达到的时候世界金融市场必然产生经济危机。最近几周阿根廷意大利等国家货币和金融市场的暴跌就是非常深刻的实例,以美元为相对方的黄金和比特币也是由于美元走强的因素在周末大幅下行。

川普为什么明知道两败俱伤,还要一意孤行发起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宛如两位武侠高手过招,美国 的一宗宗加税,就是明晃晃的正面刀招,想对中国刀刀见血;中国在正面战场还击上,也还是可以你一刀我一剑地砍回去。但是美元升值和缩表,就是美国依仗美元霸权地位给中国下的慢性毒药,逐渐发挥效果通过美元荒来引出中国自己身上的旧伤内患。这两招一外一内,一明一隐,一快一慢,目的就是要让中国的各种经济社会危机暴露出来,不可谓不毒辣。 如果中国像当年日本一样广场协议式的妥协,那么结果就是美国在轻伤的条件下割下中国的一大块肉,大赚特赚。如果中国死扛到底的话,那么外伤内患积累的问题可能会越来越严重,进而触发更多的危机。

很多人到今天依然在低估川普,而忽略了他战略高度的思维方式以及不达目的不休止的性格特点。中兴也好,甚至都是 也好,其实都是川普正面进攻的棋子和预设框架,如果中国只是被动应战而不是另开战场,那么只能随着美国的节奏而起舞了。

4我拿房价赌明天,你用青春还一生

当国际国内各种经济学家,有识之士以不同的心态分析讨论中国宏观调控的政策走向到底是保房价还是保汇率的时候,只见中国不慌不忙,从百宝囊中掏出两件大杀器外挂:一曰外汇管制,一曰限售。

外汇管制还算不太非主流,当年大家偶尔有用之,算是小挂,限售这一招一出,大家都傻了眼,跪地叹服:外挂中的战斗挂---也只有中国有此能力能用得起来了。

之前的文章我们也说过,限售政策完美利用了中国物权法立法的一些天然缺陷,因此本质上没有大问题。但这种政策也属于用过一次就可以不再用的 大招,生生的为将来不动产法的出台作了一个承前启后逻辑合理的铺垫。

限售 的效果就是把限售政策从流通上冻结了大量新房的流动性,也把大体量炒房资金锁死在固定资产(房产)上面,既保住了房价,又限制了交易,让房价涨不上去。大都数家庭和投资者也确实把资产和债务都锁在房产上面,并且也愿意把更多的资产和债务锁上去。

那么,靠中国无与伦比的行政力量和宏观调控手段,能违反经济学原理把汇率和房价都保住吗?

这两周陆陆续续放出全国不动产登记系统试运行的新闻,其实也是在为房地产税开征配备必要的硬件系统了,然而这则新闻好像也没有引起过多的反响,彷佛大家已经见怪不怪了也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到房产税的步伐似乎比想象中快很多?

中国从之前的去杠杆供给侧改革开始,到今天的房住不炒,都是国家应对内外部集中爆发矛盾的非常有针对性的措施,只不过效果和速度,也确实是比较缓慢生效的一个过程。

当年的日本,为何在经济大好的情况下还是咬牙接受广场协议,难道日本各位政客经济学家不知道日元持续升值会直接毁灭日本的房地产市场,以至于让日本产生了“失去的十年”?

美国的强势当然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日本也在宏观上认为房地产跟实业科技产业相比,永远不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大概率不会重蹈日本的覆辙,自己把房市泡沫捏爆,但是迅速并强力推动的独角兽CDR,正是中国对于科技企业的千金买骨。与此同时,固化房产的流动性并适当引导房产市场长期微调逐渐降低杠杆应该是未来中国房产市场宏观调控的理想走向。

那么在房地产高峰时期加高杠杆入市的年轻人,是否会像上世纪90年代高位接盘东京房产的日本人那样背债一生呢?

5今天确实已经是中国,甚至是世界的一个新时代的十字路口

今天还有一条重磅消息就是个税起征点上调至。这条新闻其实也是重量级的新政策,而且政策背后隐含着一个有趣的现象:当年 次个税起征点调整,从年提出到年 上调,用了3年的时间。今年关于起征点调整的提案从3月份两会期间见于媒体到今天就有眉目,只不过也是3个月时间——为何也这么快?

个税调整的直接效果当然就是直接减税,以促进工薪阶层的消费乃至投资。按经济学者马光远提供的数据显示,占人口20%的富裕阶层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占个税的比重10%左右,中低收入阶层缴纳的个税占个税的比重在60%左右。而在美国,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5%,10%的 收入者承担了个人所得税的60%多,1%的 收入者承担了30%多。中国收入分配和税务制度改革的方向一定是工薪阶层减税,富人加税。无论是不动产登记注册系统或者是CRS,目的很明确其实都是税务改革的统计性工具和前提。

之所以制度建设的进程加快,就是因为无论是外部美国对中国经济挤压的危机,还是内部的改革调整,都已经到了不快不行的紧迫关口了。昨天资本市场的新版股灾,就是各种矛盾和危机的一个集中爆发。股评家们可以怪川普,可以怪IPO,可以怪独角兽,当然也可以简单地说是情绪使然,但是实质上就是债务,房产泡沫,钱荒,外部美元升值多方面危机产生的综合结果。

走向何方甚至世界走向何方?不确定性和黑天鹅因素将会在今明两年密集出现。

6我只是一个普通投资者,除了炒房炒股我还能干啥?

土地财政不可能是GDP万能药,改革深水区必然也是去攻坚实体经济。买地圈钱的模式完成历史使命后未来会被细水长流的不动产税所取代。疯跑的房价如果拉缰绳都拉不住,那么下一步就是挥鞭硬抡让你感到痛的时候了。有没有触及到房住不炒的红线或者说未来会不会被不动产税等政策伤到筋动到骨,请各位客观算算你手头“六个钱包”加起来有几套房便心里清楚了。如果确实没有完成“有房住”的刚需状态,那么大概率这鞭子不会抽到你身上;如果心里一算,平均一口人居住面积有平的,那么你需要好好规划一下房产的未来以及资产配置了。“改革的阵痛”当年可以是工人下岗,90年代末海南的房产泡沫需要挤破的时候当时也是毫不犹豫就干掉,凭什么就不能是今天你家的投资房?

对于个体家庭,居民的房产债务隐含 的风险其实就是现金流。首先,国内房产的租金回报率普遍不高(1%-2%)左右,在房产上的高杠杆无法像国外房产一样用租金去承担大部分利息。我们举例来做一个逐步的压力测试:万人民币总价的房产,按照目前国内比较正常的房贷利息(4.9%左右,非公积金贷)来计。如果贷款70%,30年等额本息差不多一个月要还10的贷款,出租的话正常租金大约在一个月左右,看着还是能承受的良好现金流,每个月只需要填进去人民币左右——毕竟国内房产回报主要看增值。那么,

情况1.如果利息上涨了2%到6.9%的时候,月供达,这时候是否填得起?会影响日常生活消费到什么程度?

情况2.如果这套房是你手头的第二套投资房,不动产税开征,每个月要多交元的不动产税(不负责任地假设不动产税为每年总房价的0.5%左右),每月总负担达到了,是否承受得起?

情况3.如果在国家房住不炒政策的压制下,这套房子连续三年没有升值,每年微跌5%的房价(约15万左右),在第四年,你是否会选择把房子卖掉?

情况4.如果经济不景气,或者是AI技术进步取代大量人力,你忽然间失业,那么这套房产你愿意硬扛多久再把它卖掉?

相信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针对这个案例都有不同的答案,你的压力点或者痛点在哪里?我们这里要强调一个数据:年第四季度根据智联招聘,全国37各主要城市的平均月薪为元,,稍微做个比较大家对自己现金流的风险承受能力就有数了。

在经济迅速发展,机会层出不穷的时期,个人投资者可以更加进取主动承担风险以获得社会发展的红利。一个股灾除了应该思考和总结其背后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要思索:经济动荡变革的时代,个体投资者到底应该如何去实现资产保值以及分散和降低风险?这才是目前投资的主要思路。

?感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longxiae.com/wtfz/4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